作者 戴先任
近日,江苏苏州轨道交通服务集团上线了全国第一家地铁站内的社区食堂,乘客不用出地铁站,花20元就能吃上三菜一汤的热乎饭,极大方便了乘客。云南昆明的地铁大食堂也将对外营业,解决城市上班族“没时间买菜做饭”的消费需求,网友们对此直呼太贴心。
地铁是城市的“大动脉”,每天人来人往,承载着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乘客穿梭于城市的各个区域??ǖ靥程?能够满足部分乘客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如地铁乘客多为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他们匆忙赶路,没有太多时间准备早餐,上车的地铁站台附近可能也没有购买早餐的店铺,地铁食堂的出现,就精准满足了这部分乘客的需求,体现了服务的温度与精度。
另据了解,地铁食堂拒绝预制菜,通过透明厨房直播,滚动播报食材价格,营业时间“早7晚10”等符合实际的创新举措,实实在在拓展了服务半径,强化了服务深度,提升了地铁公共服务效能,切实体现了地铁的服务属性、公益属性。
地铁食堂并非不务正业,而是与乘客需求深度接轨,这种创新做法,值得更多地方借鉴与推广。不仅是地铁,公交车、铁路、各类公共场所等,各级城市管理者、规划者,都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服务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盘活公共资源,推进服务换挡升级,跑出便民服务“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