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国鹏
当下,春暖和煦、百花盛开,云南人贯穿整年生活方式的“食花”习俗也开始了。新采摘的金雀花,裹上鸡蛋液,放进油锅里煎到金黄,只需放点盐就香味四溢,趁热吃上一口,唇齿间都是春天的味道。一年四季,棠梨花、石榴花、荷花、玉兰花等按时令陆续走上餐桌,丰富了云南人的食谱,成为云南美好生活的一抹亮色。
这个时节,假如您来到篆新农贸市场,各地各式的可食用鲜花摆满摊位,让人应接不暇。尽管金雀花价格为100元/公斤、石斛花价格为145元/公斤,但市民来了大多都会买一点,尝尝春天的鲜味。对云南人而言,“食花”是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当棠梨花、金雀花等摆上餐桌、冲击味蕾,季节的馈赠才变得具体而满足。同时,随着云南“食花”之俗不胫而走,不少游客像吃野生菌一样,会专门来云南尝一桌独具特色的鲜花宴。一些餐厅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适时推出个性化定制特色宴席,如春季的?;ㄑ?、夏季的荷花宴、秋季的菊花宴等,深受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如果说这些鲜花宴重在品尝食材的鲜味、本味,那么经过加工的鲜花饼则别有一番风味。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热门景区等处的特产店里,现烤鲜花饼往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是卖得最多的伴手礼。据业内人士估算,云南鲜花饼当前年产量约2万吨,它们乘着一条条航线、铁路、公路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全球,打响了“云南鲜花饼”这个大品牌。相比鲜花宴,鲜花饼具有更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了从食用玫瑰种植、鲜花饼加工到旅游特产销售等环节,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让这条产业链上的农民、工人、服务人员等都能增收。从一种习俗发展为一条产业链,这彰显了云南“食花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
但实事求是地说,云南“食花经济”要发展壮大,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难题。如“食花”本身就含有尝新、尝鲜的内涵,要求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本味和鲜味,加工环节要少,从采摘到食用的时间要短,不来云南就很难吃到最正宗的鲜花宴,这对“食花”产业的培育壮大是不小的阻碍。再如“食花”习俗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在云南之外“食花”,其环境氛围都大不一样,可能会影响体验感和获得感。总体而言,云南“食花经济”目前产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也比较零散粗放,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让这一产业形式从潜力前景变为发展美景,还需高位统筹、科学谋划、整体推进。
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是将其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融合起来,形成品牌提升知名度。重点是规范“食花经济”的加工制作流程,推出分众化、精准化的系列产品,深度嵌入旅游市场,让大家在旅游、旅居中放心体验“食花”习俗。只有在规范自身基础上做大市场,在大市场中不断提升影响力,云南“食花经济”才有希望找到良性循环之路,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