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春亭 冉旺 分别系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云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旅游业迅猛发展,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云南旅游热,“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云南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兜兜转转,寻觅旅游业发展的金钥匙。纵观古今中外的生态发展历程,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从旅游业到社会经济,自然界以其生态?;讶死嘁鹬刈匀弧⑺秤ψ匀?、?;ぷ匀?。云南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淳朴的人情味吸引无数游客,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旅游业是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云南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ど肪骋虼顺晌颇下糜畏⒄沟闹刂兄?。
蓦然回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只有?;ず蒙肪?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云南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定守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综合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措施,推动滇池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日渐恢复,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从生态修复中受益。司莫拉佤族村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既见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又见产业发展的活力之变。
全力以赴,绘就七彩云南绿美篇章。全球瞩目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在昆明举办,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的生动缩影和象征,也是探索现代环境治理“结”出的云南智慧和云南方案。云南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九大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美丽云南建设全面提速,“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元阳阿者科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向绿而兴,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当我们把视野转向西方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大量消耗资源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绿色的生活和发展,是对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路径的全面超越。
大道至简,扛起绿色发展责任担当。?;ど肪尘褪潜;ど?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只有环境发展好了,人民生活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只有环境发展好了,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强化执行力紧密结合,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好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推动者,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选读”,云岭思政教育品牌项目“民汉双语理论政策宣讲”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