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信息2024免费-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平台,全国楼凤约平台

调查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调查研究 >> 正文
【原创】积极推动干热河谷?;ば钥?/span>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9日 10:03:26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朱博伟 洪云波 李斌 分别系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正高级经济师;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中共云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提出:“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推动干热河谷?;ば钥?。”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职责。干热河谷地区作为全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特色经作优势区,兼具生态?;ず途梅⒄沟乃卦鹑?。推动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将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可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生动而现实的实践案例。

  推动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干热河谷?;ば钥?,是云南服务“国之大者”,统筹好保护和发展问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关键步骤。从生态效益看,可提高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地面气候、削减径流土壤侵蚀的能力,有效增强土壤的供水和抗旱能力、增加地表绿色生态功能,为云南再造一片片“绿水青山”。从经济效益看,根据2023年测算数据,仅在红河、元阳、金平、元江、华坪等13个县的干热河谷实施光伏提水灌溉项目,提水、蓄水、配水工程投资140亿元,就可增加农业产值1057亿元,增加配套提水、种苗、肥料、地租等收益223亿元。从社会效益看,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干热河谷地区城乡面貌,提升农业种植水平,为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云南干热河谷?;ば钥⒌幕鞠肿?。一是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干热河谷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8.3℃、比全省平均气温高1.3℃,平均日照2128小时、比全省平均日照高80.4小时,发展热区农业优势明显。同时,干热河谷地区海拔落差大,垂直性气候特征显著,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均有分布,多样性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云南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全力开展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农业领域聚焦面源污染治理,长效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业领域重点推进节能降碳,有效减少污染排放;林业领域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多措并举推动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云南干热河谷?;ば钥⒚媪俚奶粽?。一是借势借力推动区域发展的思想认识有待深化。当前区位、通道、同源民族文化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借助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区域发展的研究不深,区域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对外合作的思路不清晰等。二是挖掘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发展的步伐有待加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有效灌溉率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较低,设施农业发展起步晚,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有待推广,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深度、广度不足,特色产业种类多、品牌少。三是加强综合治理推进生态?;さ牧Χ扔写哟?。随着生态?;ば薷垂こ探徊酵平?,项目实施难度增加,造林成本增加,生态?;ば薷疵媪僮式鹜度氩蛔愕任侍?,森林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矿山修复等政策协同配合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拖低持卫砹Χ炔还弧?/p>

  推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ば钥⒌亩圆呓ㄒ?。一是进一步服务和融入重大战略。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自觉把区域发展放到全省“三个定位”上思考、谋划和推进,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全省重大战略。用活“串联全省、沟通省外、辐射东南亚”的独特区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紧研究并确定干热河谷地区区域发展在西部大开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所承担的产业链、供应链角色,进一步摸清区域发展现状和资源本底。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ば薷础=徊矫魅芳岢稚畔?、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研究确定干热河谷开发强度,厘清?;ず头⒄贡呓?。推进干热河谷整体?;?、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保护性利用,遏制干热河谷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三是进一步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干热河谷地区应抢抓全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的重大机遇,逐一对特色优势产业再研判、再分析,完善整体规划与布局,优先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成长潜力较大的产业。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分类建设一批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园。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中央厨房?。?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