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南林业大学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西南林业大学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专业特色和区域优势,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在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夯实课堂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培养更多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一是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瓒嗝庞肷拿飨喙氐淖ㄒ悼纬毯屯ㄊ犊纬?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多样性?;ぁ返?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重要性。二是强化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如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大关百万亩筇竹、景迈山万亩古茶树非遗地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把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常态化。
联动社会家庭,使生态文明理念浸润人心。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生态文明宣讲,向居民普及生态环境?;さ闹匾?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举办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知识竞赛,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作品征集与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暑期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生态文明调研和宣传工作。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和辛勤劳动中感悟自然与生命,进而增强生态环境?;さ脑鹑胃泻褪姑?。
推动成果转化,用生态文明成果服务发展。学校依托专业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一是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项目。杜官本院士带领团队突破了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节能高效关键技术,提升人造板工业生产效率,实现连续平压生产线制造过程节能、生产工艺高效、产品性能环保的目标。竹藤研究所对筇竹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填补了筇竹科学研究的空白,还实现了筇竹从濒危?;ぷ刺讲祷⒄沟闹卮笞?。二是学校依托现有的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等平台,创新开发元宇宙教育新模式,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元宇宙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立足云南森林资源禀赋,成立食用菌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林药、林菌、林粮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在森林资源得到?;さ耐?使农林牧各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参与地方生态环境?;ず蜕拿鹘ㄉ璧墓婊褪凳┕ぷ?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在COP15大会筹备过程中,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参与展览展示的策划和设计工作,为大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校园文化,拓宽生态文明教育途径。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涵养生态品德。一是高位推动“永椿”计划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坚持“林理融合、林工融合、林文融合”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构建“红”为底色、“绿”为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融合生态文明实践,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植树活动,持续推动“永椿”计划劳动教育方案实施,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激发师生们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打造生态文化家园。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情操、作风、学习兴趣等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感染作用,突出简约舒适、绿色低碳的理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三是塑造生态文明风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塑造生态文明风尚,注重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发力,坚持以点带面,把生态文化元素融入校训、校风等,倡导广大师生共同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