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娜娜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孙静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
高山峡谷、溪流瀑布、溶洞石林,彩云之南一直是世人向往的旅行目的地,早在380多年前,就有一位用生命漫游的行者在云南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他以坚定的步伐、敏锐的观察,以及超越凡尘的探索精神,在广袤无垠的山川湖海间镌刻了一幕幕不朽的篇章。他游记的开篇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他,就是徐霞客,被尊为“游圣”,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先驱,一位集旅行、考察、探险精神于一体的伟大旅行家、卓越的科学家。
梦想启程,江南萌发的远行梦。徐霞客,原名徐弘祖,1587年出生于江苏江阴的一个书香门第。在那个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山川湖海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但对于生于江南水乡的徐霞客而言,却是心之所向、梦之所依。少年时期的徐霞客,或许曾无数次翻阅古籍,憧憬着有朝一日能踏遍万水千山,探寻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无尽奥秘。这份对探索的热爱,如同幼苗般在他心中悄然生长,最终绽放成了一朵绚烂的地理探索之花。
行而不辍,山川湖海的探索者。1613年,徐霞客毅然决定放弃科举之路,踏上了漫漫的地理考察之旅。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以一颗敬畏自然、热爱探索的心,记录下对山川湖海的生动描绘和对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多方面的深入考察。
1638年,徐霞客走进彩云之南,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探险之旅。他以昆明为基地,三进三出,畅游云南。云南是徐霞客除家乡以外生活时间最长的省,也是《徐霞客游记》记录分量最多的省。他深入云南腹地,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地质构造、动植物分布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记录。
在云南的考察中,徐霞客展现出了卓越的科学家精神。他对待每一个地理现象都一丝不苟、力求准确;面对云南复杂多变的地貌特征,他敢于挑战、勇往直前;在漫长的考察过程中,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同时,他还善于从自然现象中发现规律、提出新的见解、总结新的理论。他不仅重点考察与记述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而且还对各地的喀斯特地貌进行了比较研究。《徐霞客游记》中几乎囊括了现存喀斯特地貌的各种类型,为地理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光耀后世,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徐霞客,这位明朝的地理巨匠,用他的智慧、坚韧与热爱,在山川湖海间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他的地理考察壮举,虽然距今已数百年,但其影响力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他留下的游记、图志,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推动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基石。徐霞客的探险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旅行者、探险家、科学家勇攀高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他的故事,指引着人类探索自然的道路,提醒我们,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探索精神永远值得传承与弘扬。
[本文系2022年度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项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MGC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