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啸 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新时代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献。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站在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深入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应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现代化发端于西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逻辑的导引下凭借先发优势创造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也正因为这样,西方世界在对现代化的定义和解释方面就拥有了话语权,并一度形成了对于现代化话语权的垄断格局。然而,当我们认真考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时候就会发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因素的积累是以亚洲、美洲、非洲等被掠夺被压榨国家的落后因素积累为代价的。马克思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具有不同性质。因此,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和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现实国情而走出的一条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历史进程必定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2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我国14亿人口迈入现代化,其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意味着世界现代化覆盖人口数量级由亿级提升至十亿级,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因此,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托高质量发展,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丰富,更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然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ぷ匀?。”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在资本逻辑的导引下,只看到了自然界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价值,以牺牲自然环境换取了经济增长。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吸取教训,寻找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对曾经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侵略以及对反抗侵略作出的英勇斗争和巨大牺牲有着深层次的集体记忆,党和人民由此深感和平发展之可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造福中国人民和全人类为根本旨归,其实现现代化的手段必定是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