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将纵深推进滇西发展,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完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设一批“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内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努力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重点项目,“半山酒店”指出了未来提升云南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通过高品质的旅游业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笔者看来,“半山酒店”不仅是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升级和优化,更像是文旅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这个抓手,可以带动各种旅游资源与要素的协同与互动,让一批新产业、新资源或是新要素彼此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助推旅游配套产业的全面升级。既然是“抓手”,也就要求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停留在文旅项目的层面,还应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造血泵、作为复兴乡村文化的“鲶鱼”,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依托云南独特的自然山水、旖旎风光,我省已经有不少地方率先尝试文旅产业的转型,早先一步对“半山酒店”业态进行探索。比如松赞度假酒店集团旗下的精品山居系列酒店,将独特的藏族文化融入到了酒店规划、陈设及日常管理的方方方面;围绕着每一个酒店项目,很多过去过着半农半牧生活的当地藏民,也逐渐转变成为松赞的员工或是食品、服务供应商;此外,他们还将藏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体验项目融入到旅游服务之中,在丰富旅行体验的同时,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在民宿业发展较好的浙江省,以精品民宿为抓手激活乡村文化的案例也不胜枚举。比如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境内的芹川古村,原本是一个有750多年历史的古村,明清古民居的数量占到60%左右。由于村里老人逐渐故去,青壮年村民大多又走出了大山,古村一度衰败。后来,因为“芹川古村乡宿”等一批精品民宿的进驻,这个慢慢衰败的“空心村”有了游人,有了产业,慢慢恢复了生气。
乡村不仅是村民居住的场所,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地。乡村文明维系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承载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美好生活的情感向往,是中国人的根与魂。兴建一批“半山酒店”,激活云南沉睡的自然资源是用意之一;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是用意之二;助推乡村振兴,让山水和乡愁代代存留是其用意之三。我们要从发展文旅产业和?;た⑾绱濉⒋俳绱逭裥说慕嵌瘸龇?,让这些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不仅为山乡的可持续发展铺路,更为乡村留住人,留住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