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信息2024免费-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平台,全国楼凤约平台

把握和传承好“变则通”思想(大家手笔)
2018-06-19 10:20:1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至:

作者:晁福林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历久远而弥新,经沧桑而不老,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依托。何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变则通”思想。

谈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人们经常提到《易传》上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包含着“变则通”思想。要“载物”,要“自强不息”,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改变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历代仁人志士无不是在变革创新中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这种变革创新精神的源头,可以说就是先秦时代的“变则通”思想。

“变则通”来源于《易·系辞》下篇:“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闭舛位捌鸪踔皇嵌浴兑住返慕馑?,所谓“变则通”是讲《易》的卦象和理念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变”才能解释各种现象、说明各种道理?!兑住匪摹氨湓蛲ā崩砟钍嵌猿て谏缁崾导淖芙幔巧瞎攀贝泄嗣裰腔鄣慕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变则通”思想与上古时代的社会政治发展有密切关系。夏、商、周的变革曾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堵塾铩の吩乜鬃佑铮骸耙笠蛴谙睦?,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笨鬃釉谡饫锇严?、商、周三代变化的特点总结为两条:一是“因”,就是继承;二是“损益”,就是变革。有继承又有变革,于是社会就前进。孔子还预言,就是今后的历史发展也离不开这个轨道,“虽百世,可知也”??鬃拥恼飧鏊枷攵杂谥泄糯贩⒄估砟畹慕ü狗浅V匾?/p>

如何认识历史发展问题,关系到对社会前途的瞻望,所以人们无不关注。就历代王朝而言,无非是恪守祖宗之制与变革发展两种思想在起作用。前一种思想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而要完全摒弃,但其中“因”的成分往往过重,所以此途多流于顽固守旧。后一种思想虽然多因实行中出现一些问题而遭人批评讥讽,但主体思路是积极的、奋发有为的。是因循还是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碰撞。然而,历史总是在前进,即沿着变革之途发展。在争辩历史如何发展问题时,争辩的双方都会引用孔子的话作为根据。讲恪守祖制者多强调孔子所说的“因”,讲变革发展者则多引孔子所说的“损益”。虽然皆不违孔子之意,但似乎并没有真正领会孔子思想的精髓??鬃铀档摹耙颉庇搿八鹨妗?,实际上都是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事情,两者都离不开发展,发展是个大前提,离开了发展讲“因”和“损益”都没有多大意义。再从《易》的思想看,“变则通”是首先要强调的思路??梢运?,“因”和“损益”都是为“变则通”服务的,也就是为“变”而“因”、为“变”而“损益”。

历史上,夏、商、周政治、文化的因革与变迁,给先秦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氨湓蛲ā笔窍惹卣飧龀な倍卫锼⑸木薮蟊涓锏木楦爬ㄓ肜砟钐嵘慕峋?,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后期,由于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中国由盛转衰。今天,我们应传承好包括“变则通”思想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9日 07 版)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